
心理健康。
身心平衡 當陰陽失衡、氣血瘀滯時,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,還會嚴重影響心理平衡。在傳統中醫理論中,人體被視為一個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小宇宙。各臟器的功能互相影響,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。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——無論是由於內部還是外部環境變化——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。 陰陽 陰陽是中醫的基本概念,代表萬物的對立與統一。人體的健康有賴於陰陽的和諧。當陰陽失去平衡時,生理功能就會受損,導致各種疾病。例如陰虛則心火旺,因而出現焦慮、失眠等症狀;陽虛則心氣鬱結,無力氣,彷彿失去了太陽的溫暖。 氣血 氣和血也是中醫中的重要概念。氣為生命之元氣,血為人體之營養。當氣血流通不良時,就會導致胸悶、呼吸困難、身體疼痛等症狀,以及壓抑和焦慮等情緒問題。血虛也會造成情緒不穩定,記憶力下降。 五行理論與情緒 中醫認為五臟與情緒之間有密切的關係。每個器官負責調節特定的情緒,當這些情緒失衡時,相應的器官也會受到影響 木:對應肝臟,與憤怒有關;肝氣鬱結會導致怒氣上湧。 火:對應心臟,與喜悅有關;心火過旺,會引起過度興奮和焦慮。 土:對應脾,與憂慮有關;脾虛則思慮過多,憂愁過多。 金:對應肺,與悲傷有關;肺氣不足,容易產生悲傷、憂鬱的情緒。 水:對應腎臟,與恐懼有關;腎虛則可能經常感到恐懼。 保持動態平衡 人體的健康狀況不是一成不變的;它處於一種恆定的動態平衡狀態。外在環境、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這種平衡。外在環境的改變(例如工作壓力增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)會破壞這種平衡,導致情緒波動和身體不適。氣血流動,促進身心和諧,進而減少焦慮和憂鬱。此外,呼吸練習可以幫助恢復注意力並實現精神平靜。 身體記憶 身體記憶是指我們過去的經驗所記錄的情緒和感覺。當我們遇到壓力或痛苦時,這些經驗會在身體上留下印記,影響未來的情緒和行為。例如,經歷創傷的人在類似情況下可能會再次感到焦慮或恐懼。這種身體記憶的存在會讓我們在面對類似情況時難以保持冷靜,從而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。這可以幫助客戶逐漸放鬆,同時提高他們對身體感覺的意識,讓他們透過身體回饋訊息感知自己僵化的信念。這個過程有助於溶解過去凍結的部分。在這個過程中,人們常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和大腦都變得更加寬敞,整體的自我感覺變得更輕鬆,從而對自己的狀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 從中醫角度來看,身心健康是一個整體。陰陽平衡、氣血暢通、髒腑和諧,都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。中醫不僅著重於治療身體疾病,也強調促進整體的和諧與平衡,使我們能夠獲得持久的健康與幸福的生活。


我們有效的心理健康自然療法





